夏天洗澡時的一個錯,讓體內濕氣越來越重分類: 養生資訊益力康2022年5月9日 用力搓澡,濕氣加重 很多人洗澡時,喜歡用澡巾用力地搓,搓到身體出現“泥”,才會感覺洗干凈了。其實,這個觀念早該被推翻啦!要知道,我們平時搓澡搓出的“泥”,其實包含了兩部分內容。 其一,是人體每天新陳代謝產生的脫落細胞以及身體分泌的油脂等。一般來說,人體的皮脂腺每周分泌的油脂有150~250克左右。它們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防止體內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 其二,則是一定量的外源性污垢,包括體表微生物、環境污物、各類化妝品或外用藥物的殘留,以顆粒狀沉積在皮膚的表面。由于人體皮膚的新陳代謝每天都在進行,外源性的污垢我們也沒辦法完全阻隔,因此,經常搓澡的人每天仍能搓出皴來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也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需要每日進行高效的皮膚清潔。因為,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自我防御的第一道防線。如果高頻地清潔,由于皮脂腺來不及分泌足夠的油脂時,皮膚就會出現干燥、起皮、皸裂的癥狀,甚至會降低皮膚抵抗力以及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尤其是在夏季,當我們過度用力清潔皮膚污垢時,很有可能會破壞皮膚角質層,使自然界中的濕氣有機可乘。 總之,搓澡講究個適可而止,如果一定要搓澡,不要天天搓,一周最多2次就好,也不要太用力,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宜。 搓澡工具有講究 雖說過度搓澡不利于健康,但是對于很多喜歡搓澡的朋友來說,洗澡時不搓一搓總覺得少點什么。對此,我們該怎么辦呢?丟掉搓澡巾,用毛巾! 平時,可將沐浴露涂抹身體,停留3~5分鐘后再用水沖掉,這時角質層已經軟化,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洗就能把“泥兒”搓下來。 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建議用搓澡巾呢? 其實,早在之前,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舒暢就曾在公開平臺呼吁過大家停用搓澡巾。 原因如下: 搓澡巾、沐浴海綿上的污染物,可能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 如我們平時常見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猴子”),就可能與共用搓澡巾有關。 此外,使用粗糙的搓澡巾搓澡,還會增加扁平疣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接種傳播風險。 對于濕疹患者來說,澡巾搓澡還可能加重濕疹發作,不利于病情控制。而皮膚敏感的人搓澡可能引發皮炎,加重敏感。 簡單來說,搓澡可以,但要避免粗糙的搓澡巾對皮膚進行機械性摩擦,以免破壞皮膚的屏障,給病菌可乘之機。 如果需要去角質,建議盡量用溫和的化學性去角質產品,避免物理摩擦和機械性去角質的方法。 洗澡,這幾個禁忌你知道嗎? 洗澡雖好,但并非時時皆宜。尤其是下列時刻: 滿身大汗時 運動后、滿身大汗時不要立即洗澡。要在心率恢復到平靜狀態后再洗澡,而且要補充營養物質和水分,并經過充分的休息后再去洗澡,以免虛脫。 喝酒后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飽餐后 飽餐后洗澡,全身皮膚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勞動后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發燒時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十分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血壓低時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饑餓時 饑餓時洗澡,可能會因為低血糖而出現頭暈、多汗、體力不支的情況 總結提醒: 出汗多的季節,每天洗一次澡即可,最多也不要超過兩次。 而為了保護皮膚油脂膜和有益菌群的完整,水溫不宜太高,應與體溫接近,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但最好也不要洗冷水澡。 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會導致交感神經長時間興奮,心跳和血壓上升,導致心臟負擔增大。 文章導航上一個上一篇:大暑乃炎熱之極也 養生飲食不可缺下一個下一篇:五月養生怎么做?相關資訊90%的慢性病與腸道有關?全球研究揭示“腸壽”密碼2025年4月11日中老年別忽略“看不清”,這種病致盲率很高!2025年3月27日“鹽值”拉低顏值?這些美食正在悄悄摧毀你的皮膚2025年3月27日碎片化睡眠的隱形危害2025年3月13日出現這四種“班味”,你的健康就要亮“紅燈”了!2025年3月13日想要健康好氣色,酵素必不可少!202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