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年輕人飯量大,能吃還餓得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飯量不行了,吃一點就飽。不僅如此,過去吃得多還長不胖,上了年歲后,吃得少了,身體卻越來越胖,皮膚褶子多了,體力越來越差,動不動就覺得疲倦,睡了一天也緩不過來。對于身體來說,除了遺傳病理性肥胖外,引起肥胖的因素有很多種:脂肪攝入過多、營養攝入過多、糖份攝入過多、水份攝入過多等,說到底,就是身體的代謝能力降低導致肥胖。
人體熱量的消耗主要有三個部分:
1、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約占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至70%。
2、身體活動所需的熱量,約占總熱量消耗的15至30%。
3、消化食物所需的熱量,約占總熱量的10%。
由此可知,“基礎代謝率”占了人體大部分的熱量消耗,也是說,代謝速度慢的人,在減肥時比較吃虧,而增加體重的機會卻比別人大。基礎代謝率是人體重要器官運作時所消耗的最低熱量,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基礎代謝率高說明你的身體機能年輕,能量消耗大,反之,則能量消耗減少,身體機能衰退。
熱量過低反效果
人體要是長期處于低熱量情況,身體為了節省能量消耗以供給心跳與呼吸等人體基本運作,體內的自然保護機制就會自我調整,使基礎代謝率跟著降低,當基礎代謝率降至極低時,即使進食再低熱量的減肥餐,身體還是要儲存一些熱量以作不時之需,所以在減肥一段時間后,身體所需的熱量愈來愈少,便會變成只要吃一點點就足以使身體積存熱量。另外,基礎代謝率會隨著年紀增加而下降,熱量無處消耗,自然會在身體內囤積,“中年發福”的原因也在這里,吃了一樣多的熱量,卻消耗不了同樣多的熱量,所以就全堆在身上了。
酵素對基礎代謝率的影響
酵素是堅持生命活動非常重要的元素,從呼吸到眨眼,做什么都需求酵素。現代人食用過多快餐和加工食品,導致營養不均衡。再加之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時、吸煙飲酒等原因,體內酵素已被平時基礎代謝大量消耗,導致體內酵素大量不足。體內代謝力不足,大量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囤積在腰腹上。
我們平時食用的新鮮蔬果中含有大量豐富的酵素,但是食物在高溫烹調下或加工儲存過程中往往被破壞或喪失活性,難以滿足人體對酵素的需求。而且果蔬中酵素含量最高的部位卻是果皮和果莖,這些卻又是常被我們所拋棄的部位,所以人體攝取到的酵素也就很少了。因而補充酵素是堅持身體機能平衡的重要手法。